购物车(0)

混合饲料和农产品生物处理变革反刍饲料

   日期:2016-07-08     浏览:367    评论:0    
核心提示: 三岁看老、二八定律在养殖生产中也有较多体现。Mike Varley 博士认为,乳猪料在整个饲料投入中比例很小,但却能决定屠宰前生产性能
    “三岁看老”、“二八定律”在养殖生产中也有较多体现。Mike Varley 博士认为,乳猪料在整个饲料投入中比例很小,但却能决定屠宰前生产性能变异的30%。因此,教槽料/乳猪料的饲料加工工艺和原料处理对保证乳猪料品质更显重要。而专业化的饲料厂更适合生产教槽料/乳猪料,其设备配置、工艺技术水平、原料选择和贮存、卫生安全管理等更能保证饲料的品质,同时自动化控制可使原料分类更明确、品种更多样化、称量更精确、产能更高,精确自动化可以改善产品。
  对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细节把握,如粉碎粒度和混合时间直接影响饲料产品品质和饲喂效果,Mike Varley 博士对此也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分析。谷物等原料的粉碎粒度过大会影响消化利用率,粒度过细则会引起猪结肠炎、回肠炎等,同时筛孔过细也是对谷物原料的一次熟化,会使产能降低、成本增加。因此,建议乳猪料/教槽料的原料粉碎时使用1~2 mm筛。Varley 博士经试验分析认为,混合时间延长将降低变异系数,提高饲料配方精度,并建议每月对混合均匀度进行一次评估检测以保证饲料品质,如用示踪剂法。
  业内普遍认为,料型对仔猪生产性能的有直接影响,颗粒料优于粉料,同时粉料出现浪费较多,但Mike Varley 博士也表示,如果粉料浪费从20%降低到10%,那么它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将是制粒经济效益的30%。同时其试验也得出有意思的结果,1.8 mm和8 mm直径的混合颗粒饲料饲喂效果优于每种粒径饲料单独饲喂,可能是增加了仔猪采食趣味性和延缓了采食速度。
  混合饲料和农产品生物处理变革反刍饲料
  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饲料的需求和采食目的有所不同。奶牛以个体为单位,配合饲料是其所需饲料的一部分,主要是其能够刺激产量,便于控制奶牛行为和管理。Peter Willians博士分析,自2006年以来,欧洲奶牛配合饲料市场份额下降,所有反刍混合饲料市场份额增加。同时,混合饲料生产系统简单,投入资金少,能源需要降低,可用副产品增多,根据原料组合的灵活性更强。谷物、蛋白饲料以及工业副产品占总量的87%,新的DDGS生产将替代一部分谷物和蛋白饼粕,为牛饲料提供有价值的中等蛋白的补充料,也为英国补充了液体副产品和高水分饲料。未来完整的生物精炼厂将谷物充分利用为食品、饲料、燃料和纤维,生物精炼将对畜牧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带来更多机遇。
  谷物原料的熟化加工提高原料利用率
  不同谷物饲料原料淀粉成分差异较大,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快消化-慢消化淀粉的特性,同时也取决于其立体-化学结构,如玉米淀粉为快消化淀粉,小麦淀粉为慢消化淀粉,而燕麦优于小麦。因此,谷物原料的正确选择和处理对于谷物的消化率将产生直接影响。Varley 博士也表示,在欧洲不建议仅使用单一谷物,多种谷物混合时其葡萄糖释放更均衡,并认为燕麦和大米可作为教槽料/乳猪料的较好组合使用。而熟化的谷物可明显改善谷物消化率和动物生长速率,但膨化工艺中温度较难控制,熟化不当反而会导致其效果低于未熟化原料。而烘烤热处理温度、产能可控,运转费用是膨化的20%,烘烤处理的谷物柯小花淀粉含量增高,效果优于膨化谷物。
  对于反刍饲料中生产中的谷物加工处理,Peter Willians博士认为,为了获得最大的淀粉消化率、提高产品接受度、维持瘤胃pH、降低甲烷排放,反刍饲料中玉米和高粱必须要处理,但大麦和小麦不需要;蒸汽压片和发酵能提高谷物原料的总消化道淀粉消化率(瘤胃和过瘤胃),肥育肉牛淀粉消化率通常高于泌乳奶牛。由于消化率得到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优于预期,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甲烷形式的能量损失(3.4%),提升来自谷物消化的终产品的价值(提高谷物代谢能19%),提高丙酸与乙酸的比例。不同品种谷物对加工处理的反应不同,但高水分(湿法处理)/糊化处理谷物较干压片谷物能提高瘤胃消化率,但也提高了酸中毒的几率。在英国蒸汽压片工艺是谷物处理的首选。
  饲料加工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饲料工业是饲料原料生产、饲料加工、机械设备生产等专业化产业链的集中体现,饲料加工工艺则是配方的精准实现和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刘大平总监以二十多年的现场生产经验和对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透彻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较多实际性建议。
  饲料加工过程流程包括原料接收、粉碎、配料、混合、制粒、打包等,各环节正常运行和合理精确才可能很好地实现生产质量和效率的优化。刘大平认为,生产中哪个环节是瓶颈,那么哪个环节对应的产能就是工厂的产能。而通过数据化分析可以明确生产中的节点在哪并进行具体分析,从源头着手破解。通过细节思考和设备调整创新进行合理化解决,减少设备和操作误差,当工艺和技术达到精确时才可能实现配方的真实体现,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质量。对于数据化分析和“质量”分解,刘大平建议企业应审视各环节产能数据、总结“制造过程常见问题”、分析大原料和配方的差异(实际用量和原料领用量,即物料消耗表)、小料采用条码管理并避免技术部下方到现场配料的错漏(即配方管理),达到采购原料与技术指标接近、产品与配方接近、生产过程细节符合技术部要求。对于粉碎工艺,目前美国等地区多采用先粉工艺,欧洲多采用后粉工艺,刘大平建议生产企业采用先粉和后粉工艺结合,二次粉碎再混合等可提高粉碎效果,减少配料仓使用、节约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在粉碎过程中严格控制粉碎温度,并对粉碎后原料进行水分检测,保证原料水分含量损失在控制范围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