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0)
  • 匿名
收藏  |   举报 2016-06-23 15:51   关注:395   回答:0

饲料安全营养与技术调控

已关闭 悬赏分:0
 

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保证。所谓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健康造成实际危害,而且不会在养殖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饲料产品以及利用饲料产品生产的养殖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饲料安全现状与后果200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6550万吨,禽蛋总产量2360万吨,奶类总产量135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是我们畜产品的品质却差强人意,譬如产品瘦肉率低,系水力低;风味差,药物残留大;卫生与疾病控制不到位等。在国际上,英国的疯牛病幽灵重起,给欧洲养牛业带来灭顶之灾;英国暴发的口蹄疫使英国的畜牧业损失惨重;二恶英事件使比利时政府集体辞职;盐酸克伦特罗事件则使香港17人中毒,浙江63人中毒;而亚洲地区暴发的禽流感更是使许多人谈“禽”色变。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发展安全、高效的饲料与养殖业,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畜产品,一直是国内外畜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和长期的经济增长点。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和富集,细菌的交替感染以及耐药性与生态学的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应用,有机砷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国外发达国家对饲料卫生安全、药残危害十分重视,目前已提出禁用的兽药、激素、农药、杀虫药等达百种以上。我国存在的畜禽产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创汇,制约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动物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和自身安全。因此,饲料安全性也就成为当前及今后若干年饲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饲料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浅析

饲料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饲料原料中常常含有一种或多种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植物性饲料中的生物碱、生氰糖苷、棉酚、单宁、蛋白酶抑制剂、植酸以及有毒硝基化合物等;动物性饲料中的组氨、抗硫氨素及抗生物素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对动物机体造成多种危害和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重者引起动物急性或亚急性中毒,诱发癌肿,甚至死亡。

饲料的生物污染饲料(原料)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饲料霉变和污染,如饲料中的细菌、霉菌、病毒、弓形体等致病菌,可直接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感染,发生感染型中毒性疾病,如沙门氏菌中毒等。某些细菌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细菌毒素,通过相应的发病机制引起的细菌毒素中毒,如由肉毒梭菌毒素等引起的细菌外毒素中毒。霉变过程产生的霉菌和霉菌毒素等代谢产物可使饲料感官性状恶化,如刺激性气味、颜色异常、黏稠、结块等,结果饲料适口性下降。动物摄入受霉菌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乳汁以及禽蛋中可以检出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因而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

饲料非生物性污染多种化学物质如有毒重金属和非金属,某些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均可以污染饲料,严重影响饲料的安全性。如过度使用含氯化物的农药,塑料之类的含氯垃圾焚烧时温度低于850℃,纸浆漂白,工业冶炼过程中使用含氯清洁剂及汽车尾气,都可产生二恶英,二恶英粒子会污染农作物进而累积于饲料中。大部分药物添加剂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正可谓“是药三分毒”。如青霉素钾、头孢菌素类等大量使用会诱发体内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性增高;痢特灵、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动物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磺胺类药也损害肾功能和造血系统。高铜制剂在猪饲料中广泛使用,它不仅对猪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可使粪便发黑,增加猪饲料的商业性状。有的厂家不仅在仔猪、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高铜,而且在肥育猪、肉鸡等饲料中使用高铜制剂,虽然并不能明显提高生产性能。通常情况下育肥猪饲料中含有4×10-6铜就能满足需要。铜含量过高时,还必须注意铁和锌的补充。有资料显示,当铜含量高达250×10-6时,可使猪的脂肪变软,影响胴体的形状。美国不希望饲料中使用高铜制剂,英国将铜限制在160×10-6以内。我国虽未禁止,但明文规定仔猪饲料中铜的最大添加量应小于200×10-6,其它畜禽应小于150×10-6。由于养殖户对猪饲料粪便发黑的特殊商业要求,普通养殖户不使用高铜有难度,但对大的养猪场可推广育肥猪饲料中不使用高铜制剂。猪饲料中添加血粉同样可使猪粪便发黑,减少铜的含量。有不少厂家在乳猪饲料中使用高锌制剂(锌大于1000×10-6),这样大量的锌将随粪便排除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

使用违禁和淘汰药物盐酸克伦特罗(HCL-clenbuterol),商品名称有克喘素、安喘素、瘦肉精等,它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营养重分配剂,作用是增加瘦肉,减少脂肪。我国虽已禁止使用,但是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时有报道。在牛饲料中添加激素作为促生长剂已有多年历史,但近年来,欧盟认为食用含激素的牛肉可能会导致人发生癌症或其它严重疾病,这类牛肉中含有雌烯二醇、黄体酮、睾铜、霉烯酮等多种激素,可扰乱人体内分泌,引起致癌、致畸。

不合理和滥用抗生素,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停药期屠宰前或出售前停药不仅针对兽药也适用于药物添加剂,而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但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通常规定的4-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随意加大药物用量。由于耐药的存在,不加大用药量,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即提高药物剂量,可增强效果,故普遍超量添加,有时把治疗量当成长期的添加量。屡见不鲜的喹乙醇中毒即是例子。又如土霉素用作治疗疾病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1%,一般3-5天。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则为10-15克/吨,往往加大药量,长期添加。低水平用药。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乱用。例如消毒剂、驱虫剂等的使用,还停留在很原始的状态,不到发病时不用。而当发了病的时候,又滥用抗生素,什么高档用什么。不仅任意加大剂量,而且任意搞复方制剂,还大量使用人药。

转基因饲料转基因饲料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1)基因是否会转移到植物或细菌上。(2)转基因饲料对人类乃至动物的直接抗营养作用,例如,小麦中抗凝集素(昆虫的抗营养因子)可对大鼠产生抗营养作用。管理落后,检测、监控体系不完备,都影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安全,虽有《饲料卫生标准》和《兽药管理条例》,但明显落后于发展。《兽药管理条例》是十多年前发布的,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饲料、兽药、人药、食品等各方面管理隔绝,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涉及到各部门利害关系的都要争一争、夺一夺,各部门管不了的事,互相推托,谁都不管,最终造成管理上的空白。从表面上看,生产者、经营者及使用者的趋利动机以及各种有意或无意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现阶段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在饲料产品科研等基础性工作上,在饲料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式上,以及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科研和技术推广薄弱,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生产企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尚未改变,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生产、流通和消费脱节,加大了饲料安全的风险;以农户散养为主的养殖业生产方式,加大了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行业和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急需加强;部门、地区间的工作不协调,饲料安全监管面临着严重的体制性障碍。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助长了危害饲料安全问题的滋生。

0相关评论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